2007年6月12日星期二

方励之溜得比谁都快

如此“斗士”          
——李洁明大曝方励之当年“避难”内情

                 马鸣

  4月间,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和‘冲国的异议人士”方励之在美国的两家大报上展开了一场颇为精彩有趣、令人回味无穷的争吵。笔者在《中流》5月号,曾以《摆错了“位置”,表错了“情”》为题(本书收录时改为《表错情——方励之、李洁明交恶记》)就这件事做过简略评述,指出了透过这场争吵而能够意会的某些重要动向和含义,提醒人们注意,美国对这些呆在美国的“中国持不同政见者”的态度上的微妙变化,以及那些寄人篱下的奴才们的尴尬处境。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打不成交”。可是李洁明和方励之的争吵,却是在保护人和被保护者之间、主子和奴才之间早已“成交”即早已确立了各自的地位、名分并大大热乎一阵子之后的对“打”。这本来就不属于平等对手之间的平等“对话”或“讨论”,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会向什么方面发展?到头来会吵出个什么名堂?这却是人们所不能不关注的。

  从最近来自西方,特别是来自香港传媒的信息表明,这场争论不仅并未停息下来,反而呈现了“升级”的明显趋势。

  这一方面突出反映在争吵范围的明显扩展上。原来这场争吵是围绕美国是否应该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而展开的,现在去发展到“翻”业已过了五载的“陈年老账”,把当年方励之躲进美国使馆的事实真相和是是非非也扯出来的地步。从美国本土的媒体,扩展到了香港的媒体,也标志着这种争吵范围的发展。

  另一方面则突出表现在争吵双方的“攻”、“守”地位的“转移”。如果说,4月间就表面化了的争吵,是由方励之首发其难,主动挑起争论,急不可待地试图影响克林顿政府利用“人权”和“最惠国待遇”来“惩治”他自己的祖国,而李洁明则只是站在克林顿的立场“被动”起而“应战”的话,那么,其最新发展却是李洁明转而采取了不留面子,毫不客气,穷追不舍,追根究底,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而一向以“敢于直言”自诩的方励之却显得底气不足,欲言又止,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大有被逼到墙脚之势。最后竟挂起了“免战牌”,连一点“民主斗士”的气派和影子都找不到了。

  据香港一家报纸披露,在6月间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李洁明除了对方励之“成功来美后的言行有比较严厉的批评”之外,还大曝其“内幕”,力图证明,1989年方励之躲进美驻华使馆要求庇护,并非美国请去的,而是方励之不请自来,赖着不走的。

  李洁明在接受香港一家杂志的“独家访问”中说:方励之“六四”后第一次跑到美国使馆要求庇护时,他(李洁明)即劝告方励之离去,并告诉他大使馆帮不上忙,这种做法对自己和民运也没有好处。方励之无奈离开。但过了六小时又折回,并带了美国学者林培瑞和《时代》杂志的记者同来。李洁明认为,方励之这样做的目的,是迫使大使馆答应他的庇护要求。否则此事会在美国广泛报道。

  于是“大使馆最后在不太愿意的情况下把他留了下来”。一待就是一年又20天。

  这是不是真实的情况?在同一个时间香港的另一家杂志披露了另一种说法:“方励之及其太太李淑娴躲进美国使馆的真正经过是,美国大使馆奉上级命令派车到北京大学,乘当时一片混乱之际,将两人藏进车内,飞车开回使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两种说法大相径庭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去采访当事者的方励之,想从他那里得到“第一手”的材料,这是合情合理的。可是方励之采取的态度却是避而不答,他说:“对于事实‘内幕’,哪篇文章真,哪篇文章假,或者皆真,或者皆假,我也不予置评了。好在我现在尚未竞选公职,也未在押受审,所以不谈‘内幕’也算一项权利吧!说句笑话,这也给喜欢推理、喜欢传奇的朋友,留下一个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用的是戏谑、轻松的口吻,包含的却是难以言表的苦衷,挂出的则是不置可否的“免战牌”。这位“民主斗士”,在反对自己的祖国时曾经何等“神气”,而在涉及到其美国主子时,却连说出一点事实真相的勇气都没有了。把不敢“犯上”说出“内幕”,说成是维护“一项权利”,则纯粹是无可奈何情况下的自我解嘲而已。

  到底是谁利用了谁?方励之及其同伙们该是心知肚明的,也最有资格做出自己的回答的。李洁明说:“美国为了方励之,实在做过不少事情。”而对于方励之为了美国“做过不少事情”竟只字不提,这就有点不“公道”了。方励之充当美国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马前卒,“冲锋陷阵’,不遗余力,在面目彻底暴露,无法在中国存身的情况下,投奔自己的外国主子,反而落了个“利用美国”的罪名。这实在是一颗太大太大的“苦果”,真乃是“推完磨杀驴吃”,“过了河拆桥”,几近“走狗烹”的一种悲哀了。而对这一点方励之竟然连答辩的勇气和余地都没有了。当然,方励之此时此地公开摆出为美国“做过不少事情”的“功劳”,对自己、对其主子都不是那么有利的事。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两难”的苦衷吧!

  说穿了,李洁明翻1989年那笔老账,再明显不过地表明了美国当局对方励之等躲在美国国内“吃老本”的“精英”,兴趣已大大降低。李洁明不是说过吗,方励之自从“走进美国大使馆匿藏后,对民运的价值已没有了,对大陆当局也不再构成任何威协”,“方励之已不能对大陆民运起领导作用”。

  对美国所策动的“大陆民运”价值的丧失,也就是方励之对美国对付中国战略价值的丧失。对中国大陆当局不再构成“任何威胁”,养活你们这帮子人还有什么意义!方励之如果不是呆在美国,而是呆在中国,哪怕呆在中国的监狱里,对美国的价值不是要大得无比吗?当年的汪精卫,如果一直呆在日本,而不回到南京组织伪政权为日本服务,对日本帝国主义有什么价值?方励之不识相,不但不乖乖呆在那里,反而时而出来以“功臣”自居,说三道四。难怪李洁明要说出“我们对此感到十分不满”的话来了。

  标志着这场争吵进一步升级的最明显发展是,李洁明在对香港媒体的谈话中,实际上已经显示出极其不耐烦,在给不识相的方励之等呆在美国的“精英”们下“逐客令”了:

  “如果要推动中国民运,他们必须回到大陆,在本土扎根,美国帮不上忙。”

  不是商量,而是“必须回到大陆”,在“本上扎根”,跟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着干。而“美国帮不上忙”的话,更是耐人琢磨。它不是带有“不再帮忙”即不再供养他们的某种威胁吗?方励之不再敢于“应战”,挂起’‘免战牌”,正是对这种威胁及其后果有所“领悟”的结果。

  其实继续赖在美国也罢,“回到大陆”也罢,像方励之、刘宾雁。阮铭、王若望这些人,都早已成了“过了气”的“乏走狗”。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来说,他们都永远不可能再拥有曾经拥有过的那种价值了。就是“回到大陆”,方励之能继续捞个科技大学校长当当吗?而没有了原有的社会地位、社会头衔、社会联系、社会讲坛、社会影响,这个“根”又“扎”在哪里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确,从他们躲进美国使馆、登上新大陆的那一刻起,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其对美国价值的降低,甚至丧失。可惜的是不仅那些“精英”自己对此缺乏自知之明,而且连美国统治集团意识到这一点也晚了一些。现在他们才开始知道,把这些“价值已经没有了”的人收罗到美国来只是增加了包袱和累赘。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李洁明前一段时间所做出的明确暗示。美国统治集团已经把对付中国的重点,从支持海外“民运分子”和“民运组织”转移到更多直接依赖“来自中国方面的力量”,即主要在中国国内,利用非法以至合法的力量,来为美国“改变中国”的战略目标服务了。从美国在中国国内“有影响”的人物中,重点寻找和培植“扎根于中国”的新的对象,把某些在海外的“精英”派回中国,重点扶持,组织国内的什么“人权保障协会”。中国式“团结工会”等等,不是都反映了这一新的动向吗?李洁明说“西方应与大陆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而不是进行对抗”,也成了国内一些“民运”分子的新的“指导方针”,被他们所心领神会。这倒是我们不能不深入思考、高度注意的一个新的信号,这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显然,扮演这种“新”的角色,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方励之辈已经不够格了。

  谁能负担起这一新的“重任”?谁在成为这种新的角色,正在被选中并大加培植和扶持?人们当密切注视,瞪大双眼,拭目以待……。

没有评论: